帛巴瑞蜡染博物馆
正在加载中
1月 16, 2021

卷草纹在中国一直被视为吉祥图案,(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富贵不断头之意。)其渊源久远,流传甚广。从远古的青铜器,到后来的岩画,石刻,瓷器,石雕,木雕,再到现代的丝织,装饰,手工皮雕皮具等艺术品中,都有卷草纹的身影。历经数千年的艺术加工,卷草纹在中国传统纹饰艺术领域中自成一派。卷草纹作为植物装饰纹样,其形象完美,形态多变,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满足着不同审美人群的需要,并成为重要的传统纹饰之一。

 

纹样寓意:生机勃勃,祥云之气

卷草纹,中国传统图案之一。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

汉代图案中已有卷草纹。南北朝时期,卷草纹大量运用于碑刻边饰,风格简练朴实,节奏感强,在波状组织中以单片花叶、双片花叶或三片花叶对称排列在主干两侧,形成连续流畅的带状花纹。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画中多绘有卷草纹,其素材多取忍冬。唐代卷草纹广泛流行,多取牡丹的枝叶,采用曲卷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

唐代以后,唐草纹传承不断,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兰花等。明代中期重视以荷花为主体的唐草纹,后由荷花图案演变为串枝花图案,并广泛运用在织锦上。明清两代的唐草纹风格趋向繁缛、纤弱,失去了唐代的生气,但仍然是重要的传统图案。现在,唐草纹多见于建筑装饰及染织、家具、陶瓷等装饰。

有资料表示,卷草纹本是由忍冬纹演变而来的,忍冬纹的东传是在希腊化时期的后期至罗马帝国时期,伴随着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对印度早期的佛教装饰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印度的佛教艺术“一开始便具有了希腊艺术的因素”(范梦《东方美术史》),我们在犍陀罗艺术中所看到的那些带有明显希腊风格的佛教雕像与装饰便是证明。忍冬纹也随之成为印度佛教装饰中的一种常用形式,最后,又随同佛教传入中国。至唐代就逐渐演化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卷草纹样,原来的忍冬纹形式已较少使用。

卷草纹蕴含着中国人怎样的审美意向呢?自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国的装饰艺术走向自觉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那种富于流动感的、虚实相生、婉转自如的云气装饰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精神,这便是如今的卷草纹了。

您暂时无权查看此隐藏内容!

以上隐藏内容查看价格为0.5豆,请先
联系客服